↑開放時間 09:00~12:00 ; 13:00~17:00 | 每周一公休,遇假日則順延 |
展示區包含有鮭魚生態、分布及保育成果介紹展示。並且有復育的鮭魚活體及原生的台灣鏟頜魚(苦花)展示於模擬天然棲地的水族缸中,可以見到許多個體悠游其中。
此外亦全天播放「台灣櫻花鉤吻鮭歷史溪流放流紀錄影片」給所有遊客欣賞。
櫻花鉤吻鮭,其他俗名尚有台灣鮭魚、台灣鱒、梨山鱒、次高山鱒、台灣陸封型櫻鮭、本邦,是位於亞熱帶之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性魚類,也是只產於台灣的特有樱鲑亞種。 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,加上其生活習性迥異於其他魚類,遂得「國寶魚」之美譽。
臺灣中央銀行所發行的新臺幣2000圓券,背面印有櫻花鉤吻鮭。
| ||
鮭魚在地球上的分布只在北半球溫帶地區的海域與河流,主要可以分成兩大家族,一個是太平洋鮭屬,分布於環太平洋域,包括中國東北、日本、韓國、西伯利亞、加拿大、美國阿拉斯加與加州等地區,另一個則為大西洋鮭屬,分布範圍為太平洋、大西洋與地中海沿岸。台灣的櫻花鉤吻鮭則是屬於太平洋鮭家族的其中一員,與分布在亞洲的日本、韓國、中國東北的鮭魚有很近的親緣關係,是所有太平洋鮭分布最南限的族群,也是唯一棲息在亞熱帶地區的鮭魚。 | ||
台灣的櫻花鉤吻鮭是冰河時期孑遺生物,在冰河時期,由於海水溫度降低,水位下降,使得原本在北方活動的日本鮭魚族群洄游到台灣附近的海域,有機會進入到現今的大甲溪流域。至於櫻花鉤吻鮭是如何進到大甲溪流域,有研究指出櫻花鉤吻鮭可能是由蘭陽溪河口進入,後來因為大甲溪上游被蘭陽溪襲奪後,櫻花鉤吻鮭才散布到大甲溪上游溪段。 | ||
冰河期末期,由於板塊變動與河川變遷,使得原為降海性迴游的櫻花鉤吻鮭族群就逐漸被隔絕在上游一帶,喪失了降海生長的習性,成為「陸封型」的鮭魚。 | ||
台灣櫻花鉤吻鮭為了適應環境,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生殖策略,成鮭會在秋季時將卵產在水淺緩流的石礫堆河段,卵會在冬季時孵化。由於秋冬季節,雨量較少,颱風與洪水暴雨的頻度也比較低,因此卵與仔鮭可以安全地發育成長,比較不會受到洪水沖失。等到隔年春夏季,仔鮭逐漸發育成熟,在雨季與颱風季來臨之前,就可以具有比較佳的游泳能力,活動的範圍也會開始擴展,比較有能力避免受到洪水的傷害。 | ||
根據研究調查,櫻花鉤吻鮭近年來因為受到風災、水災和全球暖化現象衝擊,族群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。櫻花鉤吻鮭經過長期的地理隔絕,演化成台灣特有亞種,不僅是探索生物演化的重要題材,也是台灣與大陸地塊相連之地質史上的證據,值得我們好好地珍惜與愛護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