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

台灣櫻花鉤吻鮭



台灣鮭魚生活史

台灣鮭魚是陸封型的太平洋鮭魚,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過程,已經喪失降海生長的習性,且適應了台灣大甲溪上游的生態環境,成為終生在高冷的森林溪流中完成其生活史的初級性淡水魚。

台灣鮭魚如一般魚類,主要由成魚產卵,經由體外受精發育成胚體,再孵化成幼魚,長大變為成魚,如此生活週期循環不已。一生壽命約四至五年,生長過程可分為卵、發眼卵、仔鮭、稚鮭、幼鮭、亞成鮭、成鮭七個階段。

鮭魚在成熟後,由雌性成魚產下卵,經雄性成魚排精,完成受精後,經由胚體期的發眼卵,孵化成具有卵黃囊的仔魚。當仔鮭的卵黃囊被利用吸收後,則從產卵巢上浮成為稚魚。具有活動力的稚魚,在體側長出明顯橢圓橫斑後,則被稱為幼鮭。幼鮭體型漸長,形成紡綞型優美體型,且具生殖能力後,便為成鮭。



鮭魚身世 / 國寶魚檔案



孑遺的國寶魚曾經游移過的流水,早已逝者如斯,未留遺跡;而有關國寶魚的身世傳奇,一直神秘且耐人尋味。台灣的櫻花鉤吻鮭(簡稱台灣鮭魚)是太平洋鮭屬的洄游性鮭魚,經過冰河時期和地理隔絕,成為台灣特有亞種,是碩果僅存的冰河時期孑遺生物代表之一。證明了冰河時期與造山運動在台灣的作用,是生物地理學的奇蹟與重大發現。台灣鮭魚的資源生態分布獨特且珍貴稀有,在自然歷史、學術研究、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等領域皆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指標意義。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和保育工作,在歷史時間脈絡、參與專家學者與機關、投入經費資源、保育成果與環境生態效應,皆堪稱台灣物種保育的重要典範。







資料來源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